自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后,上海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有效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让广大失能群体得到服务保障。针对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进一步完善本市长护险制度的意见建议,市医保局积极与代表委员沟通,深化制度研究,多措并举加强评估,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效。
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加强评估员队伍稳定发展”意见建议,市医保局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医生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将家庭医生参与长护险评估纳入签约服务考核,加大家庭医生和护士(社工)的评估员培训考试,对已持证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保证队伍数量和能力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评估管理和质控,真正体现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专业作用。
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提高信息化水平,便利群众”意见建议,将长护险申请纳入全市16个区331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范围,并推动线上服务简化流程,在部分区试点“一网通办”平台在线申请。
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意见建议,构建监管对象全覆盖、监管内容全要素、监管流程全闭环的监管体系。通过构建多场景欺诈骗保数据模型,提升风险预警和精准识别能力,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发现转变。对开展居家上门照护服务的机构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丰富长护险服务项目”意见建议,市医保局正会同卫生健康、民政等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2025年版)》落地实施工作,妥善研究完善长护险支付管理机制。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部署要求,深化筹资缴费、待遇保障、管理运行、服务供给等政策机制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市长护险制度体系,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