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码”作为打通医保全流程便民服务的金钥匙,使广大参保群众在享受智慧医保“红利”的同时,从“卡时代”步入了“码时代”。金山区医疗保障局以“四走”增“四力”,实现参保群众看病就医从“持卡”向“脱卡”转变、服务场景从“单点”向“全程”转变,真正做到“一码在手、就医无忧”。
主要做法
01“走基层”除痛点强合力
为进一步深化医保码应用工作,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和电子处方应用工作专班”,制定《金山区推进医保码应用集中攻坚活动方案》。为全面了解掌握重点领域落实情况,由班子成员带队,以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方式,实地查看“接口改造、宣传引导、激活使用、支付结算”等环节运行情况,加强定期分类统计、数据分析和情况通报。同时,加强与卫健、教育、市场监管以及街镇等部门的多方联动,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02“走流程”通堵点强助力
聚焦“挂号、诊间身份核验、医保结算、购药取药、取报告”等重点业务流程,以及人工窗口、自助终端等服务场景,以座谈、暗访、亲身实践等方式,深入开展“走流程、找堵点”活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发现的断点、堵点、薄弱点,充分发挥面上督导作用,推动工作做实做细,如对农村地区老年居民操作智能手机有困难这一现实情况,要求医疗机构及时加强预检台、便民服务中心等处的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引导就医人员激活使用医保码;对于部分网上挂号路径尚未打通问题,督促机构尽快完成内部设备升级改造,确保需参保身份核验的流程均可支持医保码,实现全流程应用。
03“走机构”解难点强能力
建立医保码相关问题快速处理机制,针对在机构调研中发现的硬件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第一时间协调设备厂家和系统供应商进行系统优化和流程简化,确保各类问题能够得到迅速有效解决。将医保码推广应用工作纳入日常监管重点事项,加强与定点医药机构的沟通对接,加强现场化督查和阶段性效果评估,确保短板及时补齐、经验及时落地。同时,召开工作部署会并积极开展医保码操作培训,夯实基层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医保公共服务便捷度和参保群众获得感。
04“走社区”显亮点强张力
区级层面多措并举,以创新开展富有金山本土文化特色的“鑫小宝”系列宣传活动为载体,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四类演绎”(快板、农民画、医保动漫、医保小故事)形式宣讲医保政策的同时,重点围绕医保码、医保电子处方等信息化应用作个性化宣传,实现政策“六进”和群众知晓率、认知度的同步提升。机构层面主动靠前,通过显示屏滚动播放、人群密集的区域张贴海报等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并采取发放宣传折页解读政策的形式,进一步彰显医保码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主要成效
01借力取势,提升经办服务效能
一方面,面对异地就医卡册携带不便、跨地区读取难这一制约异地医保服务的“卡点”,医保码打破了地域限制,助力线上自助办理备案、线下脱卡直接结算,方便参保人在全国范围内就医,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定点医药机构受理就医购药业务时,可提供刷码、人脸识别或传统实体卡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推动了医药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截至2025年7月,金山区公立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村卫生室)共计19家公立定点医药机构已全部实现刷脸支付,最高结算率达35.46%,位居上海市前列。
02智能搭台,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医保码不需依托于实体卡,参保人无论本人还是陪伴家人,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预约挂号、签到就诊、诊疗检查、医保结算、报告查询、药房取药”等一系列环节的流程服务,极大地简化了看病流程、提升了就医效率,切实解决群众排队挂号、缴费、取药的老大难问题,且省去了忘带、丢失和补办实体医保卡的烦恼,降低了医疗机构和参保人的时间、精力与经济成本,有效改善了就医便利性和看病购药体验,获得了机构和群众广泛好评和认可。截至2025年7月,金山区173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医保码应用,实现全流程、全覆盖。
03数字赋能,优化医保监督管理
作为“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新型实践,医保码通过实名/实人认证技术形成电子标识,以动态二维码形式展示,具有安全可靠、认证唯一的特点,其个人数据采用加密方式传输,有助于医保部门更高效地管理参保人相关信息。同时,人脸特征的独一无二性,使医保服务终端能通过人脸识别精准判定参保人真实身份,可以预防结算过程中的身份冒用、盗刷医保卡的风险,有效遏制了虚假就诊、虚假住院等欺诈骗保违法违规行为,对监控医保基金使用情况、提升基金管理效率、进一步丰富医保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工作内涵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