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是代表委员从多个角度带来的社会各个方面所集中反映的问题,是了解人民群众期盼关切的重要渠道,办理好建议提案是保障和改善好民生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认真办理好建议提案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市医保局自组建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社会关切,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将之作为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工作、接受监督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在市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市政协提案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理解支持下,我局克服任务重、人手不足的困难,全部67件会办件,已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并将答复意见按规定上传;32件主办件中,除1件因正在走访已报备延期办理外,其余我局承办的建议提案均已在规定期限内全部办理完毕。从主(合)办件的已办理结果来看:“解决采纳”27件,占87%;“留作参考”2件,占6%;“计划解决”1件,占3%。全年办理结果没有“不同意”件,办理态度没有“不满意”件。
一、建议提案办理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局共收到建议提案99件,同比上升43%。其中,主合办件32件,同比上升23%;会办件67件,同比上升56%。
今年我局建议提案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医疗保障成为民生热点,社会关注度高,建议提案件大幅上升,同比上升43%。二是建议提案关注热点较为集中,关于完善长护险制度方面的建议提案,占我局收到建议提案总量的51%。三是代表委员对医疗保障的期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进一步提高,除了希望扩大肿瘤靶向药等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范围,还提出将验光配镜、安宁疗护、营养诊疗、康复辅具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四是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加强医药卫生大数据应用,加大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建设。五是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受到社会广泛认同,招标采购政策进一步公开,“假出院”现象有所遏制,“慢病长处方”措施受到参保人员的欢迎,相关建议提案进一步减少。
3月4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召开2019年全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会议,部署启动有关工作。3月14日,我局召开局务会议通报并审议了2019年建议提案分办工作情况,会议强调:要从政治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改进工作,并要结合大调研工作开展,共同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会后,我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责任分工、办理要求、工作规范和时间节点。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办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局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协调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严谨细致地做好每一件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
一是统筹研究,积极推动,坚持把办理工作与大调研等面上工作结合起来,把办理建议提案作为听取了解基层意见的重要渠道,重点予以考虑,能解决的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推动力度。通过办理建议提案推动面上整体工作。如为完善代表委员对完善长护险制度的建议,由分管局领导牵头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照护服务的发展趋势与政策保障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深入开展调研,广泛走访社区街道、百姓群众、评估机构、服务机构等社会各方,进一步了解基层对长护险的感受,掌握长护险还存在的堵点、痛点;赴兄弟省市进行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在课题调研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统筹开展长护险制度研究,调整完善相关试点政策。
二是加强沟通,增进理解,通过参加座谈、实地调研等各种形式,积极争取代表委员的理解和支持。4月26日,宗明副市长与市人大、市政协领导联合协商办理建议提案代表委员专题“深化本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增进民生福祉”主题座谈会,我局主要负责人参加并作了关于长护险试点工作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的汇报,代表委员在会上提出的真知灼见也我们下一步完善政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6月4日,我局参加了市政协黄震副主席领先重点协商办理“实现技术人才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发展”提案专题。此外,我局还多次召开座谈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交流,与党派团体专题沟通,了解社情民意,加强政策解读。
三是跟踪落实,将办理和落实建议提案情况作为纳入局督查范围,扎实建好、管好、用好办理工作台帐,对建议提案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持续跟踪,确保落实。
四是深入推进结果公开。本着“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我局建议提案办理答复件按照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好效果上推动办理结果公开,除敏感问题、不宜对外公开的以外,均予以公开。主动公开了24件(主办),占78%;依申请公开7件,22%。
三、办理成效
我局坚持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融入全局,既重视解决建议提案反映的具体问题,又注重“举一反三”,将办理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长护险试点,推动规范发展、提质增效。在2018年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规范,做到统一受理申请、统一评估标准、统一规范服务、统一支付结算。至4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评估35.6万人次,累计服务失能老人33.2万人,较好体现了鼓励居家养老的政策初衷,初步呈现出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态势。
二是加快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针对胡苏云委员提出的“关于长三角医保异地结算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的建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以及三省一市医保领域合作发展,4月18日,长三角门诊结算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会前李强书记接见了与会国家医保局及三省同志。会上明确:要加大推进力度,苏浙两省6月底实现市级统筹区全覆盖,安徽9月底实现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全覆盖,上海6月底实现二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5月2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会上,由四地医保局主要领导签署并发布《推进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三省一市医疗保障领域合作发展备忘录》,立足长三角地区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以一盘棋考虑、一条心谋划长三角医疗保障合作发展蓝图。6月1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推进工作座谈,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门诊结算相关工作,让更多长三角居民从中受益。
三是全面推进带量采购,切实降低药价虚高。针对刘中民代表提出的“关于上海推进药品耗材政府统一采购,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难题”的建议,周蓓华、崔昳昤、徐虹委员“关于定向采购‘格列本脲’以保障新生儿糖尿病患儿救治的建议”的提案,2018年,国家组织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内的11个城市全面开展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模式下的药品集中采购与使用试点工作。经过公开采购流程,25个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52%,人民群众药品负担得到进一步降低。为保障药品供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短缺药品监测机制,切实保证药品供应。
四是适时扩大药品医保目录范围。针对唐杰、伍爱群、游闽键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扩大肿瘤靶向药等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的建议”的提案、李慧萍委员“关于加快推进罕见病进口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建议”的提案,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是今年医保工作的重点。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参保人用药需求、医保筹资能力等因素,优化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药品动态调整机制,本市也将按照国家要求,随同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本市医保目录,将肿瘤靶向药品及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罕见病治疗药及时纳入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的水平,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五是积极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完善中成药价格形成机制。针对张怀琼、冷培恩、王彦委员提出的“关于别让沪产优质中成药消失的建议”,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生产质优价廉的中成药,医保部门正在本市全面推进实施“品种分类挂网,价格议定成交”,每家医疗机构在阳光平台上与生产企业议价成交;同时,阳光平台推送外省市采购价、本市其他医疗机构采购价、同品种其他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采购价等信息供参考。此举将原本前置的政府招标定价转变为后置的柔性机制的议价提醒,鼓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临床需求,采购真正优质优价药品,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中成药的优势和实惠,也激发中成药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积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继续认真办理好每一件建议提案,努力向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切实推进本市医疗保障工作。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
2019年6月13日